在全球疫苗行业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容的背景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正通过创新突破重塑产业格局。
随着mRNA技术验证、多联多价疫苗研发提速,以及带状疱疹等重磅品种持续放量,疫苗产业已进入"自主创新+全球化"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近日,绿竹生物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其核心产品LZ901带状疱疹疫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HSV-1/HSV-2等创新疫苗管线布局,正展现出中国创新疫苗企业的技术攻坚实力。
1、LZ901预计明年上市,技术破局将改写带疱疫苗市场格局
在疫苗创新的竞技场上,绿竹生物凭借LZ901的突破性设计率先突围。
作为管线中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LZ901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创新设计。作为全球首个基于四聚体结构设计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LZ901通过精准抗原定位技术显著提升免疫应答效率,且同时具有高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于上述技术优势,绿竹生物展现出对产品竞争力的强大信心,主动发起LZ901和目前市场上唯一获批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头对头试验,对比两款药物之间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这些数据不仅为产品申报提供关键支撑,更凸显其差异化价值,可见公司对LZ901未来商业化前景的信心。
随着技术验证完成,LZ901的商业化进程进入冲刺阶段。目前其在中国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中期分析,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业内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获批上市。这一突破不仅打破进口产品垄断,更以创新的技术路径为疫苗升级提供新范式。
与此同时,为了迎接产品上市后能够快速放量,绿竹生物已构筑完整商业化体系。目前公司珠海基地已进入试运营状态,商业化产能蓄势待发,配合产品差异化策略,有望快速打开市场。
另外,LZ901的国际化布局同步提速,预计美国I期临床试验将在今年二季度全部完成,为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纵观近年的全球TOP10疫苗销售榜单,带状疱疹疫苗始终占据着最受欢迎疫苗品种的前列,充分揭示了该疫苗在市场中的热度,以及庞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
图:2021年-2023年全球TOP10疫苗销售额(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基于全球疫苗热销榜单排名,不难预测,若随着LZ901后续顺利获批上市,该品种有望为公司带来显著的业绩贡献。
2、创新管线再添重磅疫苗,全球首创拓展新增长极
在巩固带疱疫苗领域优势的同时,绿竹生物将创新触角延伸至全球空白市场,在研管线更是迎来战略升级。
依托自主研发的蛋白质工程平台,该公司将靶向重组抗原技术平台的相关核心技术延伸至单纯疱疹病毒(HSV)疫苗开发,率先在全球推出针对HSV-1和HSV-2的双管线布局。
其中,重组HSV-1疫苗主要针对由HSV-1引起的口腔疱疹或唇疱疹,重组HSV-2疫苗则针对由HSV-2引起的生殖器疱疹,目前均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8亿50岁以下的人(约占64%)感染HSV-1,且约有5.2亿15至49岁的人(约占13%)感染HSV-2。并且全球每年新发疱疹病毒病例为2000万人。在中国,感染HSV-1型疱疹病毒比率在65%以上,生殖器疱疹感染的潜在患者规模至少有4500万人。
庞大的患者群体背后,是未被满足的百亿美元级医疗需求。当前全球尚无任何HSV预防性疫苗获批,现有治疗手段仅能控制症状,患者面临终生复发、传染性难以阻断等困境,亟需像HSV-1和HSV-2这类更新的预防治疗方法。
在聚焦预防性疫苗创新的同时,绿竹生物的治疗性抗体管线亦展现出多元布局的战略纵深。例如,重组人抗TNF-α单抗K3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开启在中国的III期临床;靶向CD19×CD3的双抗药物K193的I期临床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用于治疗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
这种多技术路径的协同演进,在临床前研发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除HSV产品外,公司还在同步推进其他4个临床前项目,覆盖感染与肿瘤两大领域,包括重组水痘疫苗、重组RSV疫苗、靶向CD33&CD3用于治疗髓系白血病的K333双抗,以及靶向CD19×CD3用于治疗淋巴瘤的K1932双抗,预计未来两年将有更多的管线推进到临床阶段。
图:绿竹生物疫苗管线资料

来源:公司财报
3、结语
从LZ901的商业化冲刺到HSV疫苗的进一步创新研发,绿竹生物正以底层创新撬动更大的公共卫生命题。
在疫苗行业经历"进口替代"向"创新引领"转型的关键期,其以底层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构建"预防+治疗"的管线布局,重新定义其作为中国创新疫苗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未来三年,随着LZ901上市放量、HSV等其他疫苗进入临床以及更多管线的价值释放,公司有望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商业价值的闭环验证。